客畅网5月3日讯,社交平台热议话题"iPhone本土化生产困境"持续发酵。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提升关税吸引制造业回流的目标恐难实现,拆解任意一部iPhone内部构造,即可窥见其元器件全球化布局的深度。
这款智能终端由近2700个精密元件构成,其背后是横跨28个国家和地区的187家核心供应商网络。数据显示,当前美制零部件在iPhone整体物料中的占比不足5%。
行业分析师测算显示,若实现全美本土化组装,单机成本或将突破3500美元门槛。阻碍制造环节转移的关键因素,除劳动力成本外,更在于全球产业链数十年构建的复杂协同体系难以复制。
权威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强调,生产体系迁移需要持续的技术人才储备和财政激励政策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获得补贴,终端售价仍将飙升23%-35%,在通胀高企的消费环境下,价格传导效应将直接冲击终端市场。
历史数据显示,自2017年iPhone X问世以来,苹果旗舰机型始终将起售价锚定在999美元水平。这得益于库克数十年如一日对供应链的精细调控,构建起全球化的成本控制体系。
随着新一轮关税政策临近,业界担忧iPhone 17系列的研发进程、定价策略及硬件配置或将出现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