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上海车展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明显降温。
经过两日深度探访,展馆内既有惊喜也有思考。经典国民车型奇瑞QQ以全电动形态惊艳复出;奢华中大型SUV阵营迎来尊界S800、极氪9X、仰望U8L等旗舰车型同台竞技;新能源战场上演激烈对决,深蓝S09以5.2米车身长度开启23.99万元预售新基准......
然而全程观展体验下来,最直观的感受却是新鲜感的缺失。对于寻求视觉冲击的观展者而言,这种体验落差尤为明显。究其根源,传统车展作为"首发秀场"的核心功能正在弱化。
新能源汽车迭代周期已从传统3-5年压缩至半年左右,各品牌平均每季度就有新品亮相。在这种高频推新节奏下,车企已不愿将重磅产品首秀押注在年度车展,以免错失市场先机。
当神秘感逐渐消退,车展的吸引力自然随之递减。
展前预售潮:三十余款新车提前卡位
春末夏初向来是车企新品发布的黄金时段。数据显示,3-4月累计发布新车超30款,其中80%集中在4月,且多数选择在车展开幕前完成市场预热。
鸿蒙智行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国产品牌。3月下旬,2025款问界M9携新问界M5Ultra率先登场,前者通过激光雷达矩阵升级和电动踏板等配置强化,将起售价推至46.98万元;4月中旬,问界M8与享界S9增程版双车联袂,瞄准30-45万元高端市场;随后智界R7增程版搭载超大电池包加入战局。
比亚迪在4月初祭出汉L与唐L两款战略车型,这两款承载品牌向上突破使命的旗舰产品,不仅配备千伏高压架构和兆瓦级快充技术,更以千匹马力性能刷新市场认知,成为冲击20-30万元价格带的重要筹码。
展前最后冲刺阶段,星纪元ET、阿维塔06、极氪009典藏版等25款车型密集亮相,多数直接公布终端售价。这种抢跑式发布既避免了同台竞争,又能提前收割市场关注,客观上改变了车展的核心功能——从新品展示平台转向销售转化阵地。
以蔚来展台为例,现场配置了高密度销售人员,平均每辆展车配备3-4名专业顾问,这种"销售优先"的布展策略虽提升转化效率,却也让部分观众感到体验压力。
流量明星缺席:行业大佬隐身幕后
回看去年北京车展,企业家个人IP带来的流量效应堪称现象级。尤其是跨界造车的雷军,其展馆巡游引发持续围观,与李斌、李想等车企掌门人的互动更是制造大量话题。
第三方监测显示,北京车展期间331个热搜话题中,与小米相关的占131个,其中雷军个人话题贡献超三成流量。反观本届上海车展,企业家集体低调,仅周鸿祎等少数人物制造零星话题,整体传播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