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听到“零信任机制”或“零日攻击”时感到困惑?又或者好奇“红队演练”中对抗的究竟是“防御小组”还是“安全专家”?
若这些专业名词令你迷茫,这份网络安全词典将成为你的必备指南!本文带您解密常见网络安全术语。
一、威胁类型解析
1、数字毒瘤(Malicious Code)
涵盖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伪装程序等,专门破坏数字生态、窃取机密或实施非法操控。这类数字威胁如同潜伏的“电子寄生虫”,形成包含病毒复制、蠕虫扩散、木马伪装的“破坏者联盟”。
这些数字破坏者各有绝技:病毒依附宿主程序自我繁殖,蠕虫自主穿透网络节点,木马则披着合法外衣诱导安装。侵入系统后,它们会瘫痪核心功能、盗取关键数据,甚至建立隐蔽控制通道,给个人与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网络渗透(Cyber Intrusion)
这类数字入侵如同“电子撬锁”,攻击者突破网络安全屏障,非法获取系统控制权或敏感资料。
渗透手段层出不穷:SQL注入通过应用程序漏洞植入恶意数据库指令,篡改或窃取存储信息;跨站脚本攻击(XSS)则向网页注入破坏性代码,在用户访问时劫持浏览器会话,实施数据窃取或恶意操作。
3、服务阻断攻击(DoS/DDoS)
这类网络攻击发动“资源消耗闪电战”,通过海量请求洪流压垮目标服务器。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更是升级版战术,操控僵尸设备组成攻击集群,以更大规模流量冲击目标系统,短时间内令服务器完全停摆。
4、未知漏洞(Zero-day Exploit)
这类安全缺陷如同“数字定时炸弹”,指未被厂商发现的系统漏洞。攻击者往往早于开发者发现这些漏洞,在补丁发布前发动精准打击,受害者往往措手不及,面临严重安全危机。
二、防御体系详解
1、网络闸门(Firewall)
作为数字世界的“电子门卫”,防火墙通过预设安全规则过滤网络通信,阻挡非法访问尝试,为系统构建首道防护屏障。
2、入侵警报系统(IDS)/主动防御系统(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