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计算方法举例,上证指数计算方法已经调整了吗
此后上证指数达到2000点,但大部分时间在2000点至4000点之间波动。唯一两次突破4000点的是2007年的6124点和2015年的5178点。我们从投资者第一次大规模接受风险教育的6124点(2007年10月16日)回溯半年,即,从2007年4月16日开始。当日,上交所收盘报3596点。与上证综指的低迷表现相比,我国改革开放后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并延续至今。
除数修正法:当样本发生变化时,为了避免指标出现不连续的跳跃,需要对指标进行修正。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首先求出新除数(原市值/原除数=新市值/新除数),然后用新除数来调整指数。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讨论具体步骤。直到2020年7月22日,上交所顺应民意,对上证指数编制规则进行了重要调整。包含存托凭证,即代码689开头的股票(这个值得怀疑,目前只有689009只,但并没有出现在上交所官网的指数成分表中);
1、上证指数计算方法和规则
另一方面,大家也应该明白上证指数的片面性。如果你实在介意的话,可以参考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事实上,大多数基金确实是以沪深300为基准的。衡量绩效。下图为上证指数最新10只权重股。可以看到基本都是中文前缀的巨无霸,总权重超过20%:可见虽然波动性也很高,但沪深300、中证500的表现确实领先于沪指综合指数。新股纳入时间:0722 新规出台前,新股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纳入上证指数。
2、上证指数计算方法变化
作为股票投资者,我们只能辩证地看待。既然上证指数继续作为市场走势的名义风向标存在,大家就应该顺其自然。众所周知,上交所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传统公司。从上证综指的行业分布权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金融地产、工业、原材料、大消费等成熟传统行业约占权重的2/3:好在科技之后2019年科创板横空出世,上交所也在0722新规中及时将其纳入上证指数样本,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样本选择的先天缺陷。
3、上证指数计算方法改变
ST股票删除/纳入:股票ST后退出指数,取消ST后重新纳入指数的规则如下。这也是0722新规的一个重要调整。新规出台前,ST股一直被纳入指数。上证指数=(报告期内样本股票总市值/基准日样本股票总市值)100。 剔除股息收入:从纸面上看,股票收入分为两部分:股价上涨利润和股息。不过,与国内大多数主流指数一样,上证指数在计算时并未考虑股息收入,因此上证指数本身的数值增长低于实际持股回报。
与今天的3500+点相比,14年后,上证指数已经上下跳动,回到了原点。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消费升级等对中国经济贡献较大的新兴成长企业更有可能在深交所或海外上市。可以说,上证综指的样本空间天然存在着偏于全面的缺陷。